2023-12-16
新聞提供:
2023第十七屆波蘭國際發明展 虎尾科大資工系抱回金牌及特別獎

2023第十七屆波蘭國際發明展於12月12日至14日於華沙科技大學舉行。

波蘭國際發明展由波蘭教育部及專利局支持並舉辦。本次有來自羅馬尼亞、拉脫維亞、沙烏地阿拉伯等15國約200件共同參展。

本次中華發明創新學會也率台灣代表團參加表現亮眼,除了獲得金牌獎的肯定之外,也獲得不少大會特別獎的雙重肯定。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執行長吳智堯表示,當高科技與永續議題碰撞時,帶來新的解決方案;而科技的進展研發也持續推展產業的進步。

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與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兩校師生徐子圭、胡明森、戴昌賢、蘇宥霖、蔡尚翰、蔡燿宇跨校合作的「低碳超音速空氣震波鬆土與穴施裝置」緊扣淨零碳排永績議題,同樣獲得大會金牌獎與特別獎的雙重肯定。

2050淨零碳排是各國目前努力的目標,二氧化碳的封存及減排更是減緩地球升温手段之一,而傳統農業使用機械或是人力頻繁翻土,增加土壤孔隙的方式,會讓土壤中的有機碳釋放到空氣中形成二氧化碳,增加碳排。

而植物依靠根部獲取養分、水和氧氣,但土壤孔隙度不足會降低通氣性,導致根部生長淺,作物生產力下降,生長差,無法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為了增強根部附近的土壤通氣,增加植物根系發展,改善植物生長,讓土壤有機碳增加,常見的方法是挖洞並用有機材料填充,但這既費力又耗時,勞動強度大,也無法改善周圍土壤的通氣性。

該發明技術源自於飛彈沖壓引擎超音速震波技術,類似於醫學上的體外震波碎石機原理,利用多孔空心螺旋鑽頭鑽孔,射出震波氣體衝擊周圍土壤。

這個過程能迅速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於植物根部通氣和養分吸收,並且可以透過最大限度地減少土壤破壞、推動永續農業實踐,也能減少傳統農業投入翻土的人力與勞動力,並強化農業減碳的力度。

而由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所講座教授易光輝、王曉芬教授與軒郁國際公司,費時5年共同研發的「具有美白能力的複方精油」,同樣獲得金牌獎與大會特別獎的榮耀。

王曉芬教授表示「具有美白能力的複方精油」,採用台灣特有天然植物黃檜與紅檜精油,加上肉桂皮、茴香與薰衣草精油組合而成,已取得台灣與中國發明專利,且經實驗證實可有效抑制酪胺酸酵素,並透過人體實驗驗證能淡化皮膚斑點與黑色素且有顯著性的正向改善結果。該項技術已成功技轉企業3年,並商品化上市行銷至台灣、香港、日本、馬來西亞等國。

另外僑光科大鄭淳詩教授指導師生林家豪、吳威群、張旆菁、姚懿修、許恩齊的參賽作品「多指轉換欠驅動智能夾爪」則獲得金牌獎。

這項作品集結多種先進技術的機構裝置,實現高精度零組件的組裝任務,改善市面上常見機械手臂夾爪的問題,如驅動系統不完善、功能性不全面、靈巧性不佳和缺少智能化元素等。

該機械手臂夾爪系統擁有兩個主要子系統,即多型態轉換系統和冗餘自由度自適應指節系統。因此擁有多型態轉換和冗餘自由度、視覺辨識和智能控制和多用途組裝能力,得以實現更靈活、智能、精確和穩定的操作能力,能提高組裝作業的效率,提升產業在智慧自動化上的競爭力。

而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簡銘伸師生團隊,以「裸視3D呈現之異地智慧化偕同操作」作品參賽,突破過去AR/VR需要使用眼鏡或是操作搖桿設備的方式,則獲得金牌獎與大會特別獎的肯定。

該項作品利用裸視即可看到3D互動投影內容,使用者無須持有操縱裝置,直接用肉眼裸視就可以看見虛擬世界的物體,運用自己身體的肢體、手指,能直接虛擬世界互動。透過網際網路,不同地點的使用者可以針對同步的3D內容作互動與協作;同時利用人工智慧影像辨識與演算法計算,可以迅速辨識出同時使用者的人數、實際空間位置,讓異地沉浸式的體驗更直接。 

不僅可以用於娛樂互動體驗,還可以作為擴增實境型態異地通話、互動體感體驗式教育或勤前教學使用。如工程教育的機械維修、醫學教學的生物解剖、娛樂互動與操作,讓地球兩端的操作人員可以一起在一個虛擬環境下互動與學習,不僅超越異地共演的表演效果,也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多個操作人員與虛擬世界連結再一起,不再有現實與虛擬的距離。

其它獲得此次波蘭國際發明展金牌獎還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東毅教授,帶領學生花偉鈞、葉心、林志虎、黃麗真、邱亦濡等所研發的一種新穎降解劑,使用真菌蛋白(GMI)來治療表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癌症;臺灣科技大學李采儒教授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顧皓翔教授共同研發的「沉浸式AI就業準備指導系統」,加捷生醫「甲魚全沛綜合營養膠囊」,以及血壓計開發專家張國源,所研發的AI攜帶型心率儀等。

證明台灣代表團不論是學界或是業界,在創新發明上都能掌握趨勢,解決痛點,獲得國際發明展的高度肯定,成績有目共睹。